百融云创锻造“硅基员工”新范式, AI驱动产业生产力革命
- 2025-09-13 08:47:21
- 803
在国家大力发展“新质生产力”的战略指引下,我国智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2025年,中国智能产业跨入重要拐点,从技术狂欢迈向商业化落地关键期。在这场关乎未来的产业变革中,一站式服务的AI科技领航者百融云创(股票代码:6608.HK)率先提出“硅基劳动力”概念,首创“按效果付费”商业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市场的发展路径。
政策东风助推产业崛起“硅基员工”重塑商业效率
人工智能已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。8月,国务院出台《关于深入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的意见》,提出加快实施6大重点行动、强化8项基础支撑能力,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。近日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国家能源局两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“人工智能+”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围绕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、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力度等作出部署。顶层设计的引领蓄力,为我国智能产业增添了强劲发展动能。
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打造全新“智高点”——作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,核心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,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,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智能产业市场之一。今年以来,随着“东数西算”工程的全面落地,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初步建成,进一步为硅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。
在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智博会”)上,各类人工智能新技术、新应用、新场景迭代演进,加速融入生产生活全链条,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发展。百融云创作为AI科技代表企业,携“硅基员工”产品矩阵亮相展会,全面展示了从底层大模型能力到智能体平台,再到场景化智能服务的全栈技术积累与应用成果。
智博会百融云创的展台前,互动体验区参观者们纷纷与百融云创的AI数字人一体机对话,这位。能够支持50种语言与27种方言的“多语言虚拟接待员”,可提供跨地域、跨文化的智能接待服务,让各国参会者在多语言切换中感受百融云创“硅基员工”矩阵中明星产品的信息交互。
将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百融云创展出的VoiceGPT、3D全息数字人、数智人一体机、百工智能体平台等一系列明星产品,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行业嘉宾、科技爱好者、媒体驻足交流。参观者们在一次次与硅基人的流畅语音交互中,在丝滑的多语言切换中,感受百融云创的硬核AI实力。
“硅基员工”不是简单的软件工具,而是具备感知、学习、执行并持续进化能力的数字劳动力。百融云创副总裁、首席产品与市场官王伟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。“硅基员工”这一理念的背后,是百融云创对传统AI商业模式的深刻思考。
技术参数显示,VoiceGPT拥有不到200毫秒的极低响应延迟,语义识别精度高达99%,同时具有行业领先的100%有效打断捕捉能力。目前该产品日均执行近1亿通电话,已通过了市场的严苛检验,在金融、运营商、零售等领域广泛应用。例如,在财富管理领域,某商业银行可通过VoiceGPT进行意向筛选和营销转化,最终为该行带来3.6亿元的存款产品净流入和4000多名新开户,助力银行方有效降低运营成本。
与此同时,百融云创推出的3D全息数字人“小云”、青少年情感陪护数字人“小悟空心理伙伴”等多模态数字人产品,正在政务大厅、营业厅、校园等场景中承担起专业服务角色。
破解商业化难题“硅基劳动力”定义行业新范式
国家战略的前瞻布局,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,“人工智能+”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。根据IDC数据,2024年AI智能体(AIAgent)全球市场规模约52.9亿美元;并预计中国企业级AI智能体应用市场在2028年的保守规模将超过270亿美元,预计到2030年可增长至471亿美元。这些持续进化的“硅基员工”,正在改写生产力的定义,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正在探索以多智能体协作为核心的业务架构。
然而在全球AI浪潮中,中国市场面临着独特的商业化挑战。美国科技投资公司a16z提出的“智能体是一种新型软件”的观点,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水土不服。“如果照搬欧美SaaS(软件即服务)模式的标准化、可复制、许可授权路径,在中国几乎注定走不通。”王伟民直言。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:公开招标的“价低者得”让软件厂商难以建立长期收益,很多项目仍是“一次性交付”,需要满足大量定制化需求甚至交付源代码。
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,厂商只能做项目外包,难以形成订阅和更新的正向循环。正是基于这一洞察,百融云创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——将智能体重新定义为企业的“硅基劳动力”,按岗位定价、按工作量计量、按效果回报。
百融云创CEO张韶峰在该公司十一周年庆典上阐述了这一理念:“当AI具备自主学习、推理和进化的能力,它就不再只是一个工具,而是一种全新的劳动力形态。我们人类被称为碳基生命,而计算机的芯片源自于硅,因此AI被称作硅基生命。碳基与硅基协同,将成为新的生产力。”
基于这一理念,百融云创开创了BaaS(业务即服务)模式,以实际业务结果计价,真正做到“价值付费”。这种模式让客户用得起、看得见价值,也让企业有底气持续投入研发,形成良性循环。
目前,百融云创研发的“硅基员工”已形成了服务各个生态的“数智人矩阵”,TA们(硅基员工)并不是具有单一应用价值的产品,而是公司面向全行业打造的系统性数字员工解决方案。
百融云创的“硅基员工”具备超写实数字形象、强抗噪硬件与毫秒级响应速度,可灵活扩展,如广告播放、PPT讲解、人脸识别迎宾等,并通过智能体矩阵的系统化协作,为各类机构和组织注入高效、可持续的智能服务员工。
金融业成主战场碳硅融合重构产业新生态
金融业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,已成为硅基劳动力落地最为迅速的领域。目前,AI技术已在智能风控、智能投顾、智能营销、智能客服等金融核心场景实现深度应用。
在财富管理方面,智能投顾系统通过智能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,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建议。数据显示,采用智能投顾服务的客户群体,投资收益率较传统模式平均提升3~5个百分点,同时大幅降低了服务成本。
全球咨询机构Gartner等多份报告指出,多智能体系统正在成为企业级AI技术布局的重要方向。IDC预测,到2026年,全球AI市场规模将超过3000亿美元。在这场全球竞争中,百融云创通过“百工”(CybotStar)智能体平台,构建了多智能体协作的生态系统。
“百工平台是一个智能体的‘孵化场’,把我们在金融、运营商、零售、教育等领域积累的行业know-how沉淀成可调用的模块和标准化组件。”王伟民介绍。客户在该平台上可以像给“硅基员工”安排培训、配置岗位一样,快速生成符合业务需求的专属智能体。
在实际应用中,多智能体协作已显现出显著价值:在金融贷后管理场景中,多个智能体协作完成身份核验、条款解释、异议处理,降低了人工干预率;在运营商客户运营中,智能体分工完成流失预警、话术优化、智能外呼,使客户留存率提升超过15%。
张韶峰以深耕人工智能产业的长期视角提出了自己的展望:“未来的企业组织图上,除了管理层和决策者,还会出现一支由智能体构成的‘硅基员工’团队。他们将和碳基员工一起,推动企业效率和价值创造的飞跃。”
为此,百融云创升级了企业使命与愿景——智惠千业万户,成为AI时代领航者。其正在进一步实施人才“硅基化”培养计划,着力构建千人AI专家团队,并开放其AI能力底座和智能体平台,推动生态共建。
结语:
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,百融云创的“硅基劳动力”实践,为中国智能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突破,更在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路径。随着碳基与硅基融合时代的到来,这种以价值创造为导向、以生态共建为支撑的模式,或将成为中国智能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优势。在AI驱动的新质生产力革命中,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市场化改革创新之路。
- 上一篇:影视飓风现场掰了
- 下一篇:胖东来错打价签火速退款又补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