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芯战已持续7年, 从制裁到反制, 究竟发生了什么, 又做了什么?
- 2025-08-26 03:11:12
- 257
提到“中美芯战”,相信大家都很熟悉,但你知道吗?这场科技博弈已经持续7年之久。回顾这7年,发生了太多的事情,但值得庆幸的是,中国正在走出泥潭,中国芯也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!
这场芯片之争,还要从2018年说起!其导火索就是,老美对中兴通讯实施了“零部件禁售”,这个动作直接导致了中兴生产线的停摆,差点就“活”不了了。
接下来,就是2019年的华为事件,和中兴一样,因为5G通讯技术的领先,华为被视为了“眼中钉”,把其拉入实体清单后,又迎来了一系列的打压和制裁。
在2020年的时候,对华禁令也迎来了升级,除了限制出口外,除了美芯巨头被施压外,第三方供应链企业也被牵连其中,像台积电、ASML公司等世界巨头,也被动对华为以及其他中国芯片企业关上了大门!
进入2025年后,老美对华打压政策再升级,就连英伟达针对中国市场特制的完全符合美出口规则的H20芯片也被“卡脖”了。而仅仅过了几个月时间,H20再度恢复供应。但外媒却揭露了这背后的真相,重新供应的条件就是,英伟达、AMD等必须以“销售分成”方式作为交换,据了解,英伟达需要拿出H20年销售额的15%。
老美打压中国科技产业的策略和逻辑就很清晰了,围绕芯片,通过“卡”住芯片产业链的各个环节,给中国设立重重障碍,利用科技霸权,掌握国际话语权,巩固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。
然而,这场博弈的结果却远超西方预期,中国不仅没有被打垮,反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半导体自主化道路。
在过去7年时间里,中国已经摸索出一条极具东方特色的核心战略——三步走:
第一步,以系统性产业政策应对点状制裁,通过国家大基金二期、科创板融资等渠道投入超万亿资金构建全产业链能力。
第二步,以市场优势反制技术壁垒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,迫使阿斯麦、应用材料等企业游说美国政府放宽限制。
第三步,以应用创新带动基础突破,华为鸿蒙系统、昇腾AI芯片等产品实现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的跨越,形成技术与市场的良性循环。
实际上,中国的应对策略已经初见成效,在2023年,华为Mate 60 Pro搭载自研麒麟9000S芯片实现突破,中芯国际掌握7纳米工艺,中国对镓、锗关键材料实施反制。这些标志性事件证明,中国半导体产业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局。到2025年,中国芯片自给率突破50%,AI大模型领域出现比肩国际水平的中企产品,DeepSeek等企业更以性价比优势打开全球市场。
这场博弈的结局脉络日益清晰,正如ASML公司前CEO温尼克所言,中国企业的适应力和创新速度远超预期。美国试图通过“小院高墙”策略维护技术霸权的做法,反而加速了全球科技格局的多极化趋势。就连西方媒体也坦承,美制裁打压无法阻止中国。
虽然中美芯战还没结束,未来可能还会持续很久,但至少中国交出的答卷,也给全世界打了一个样!面对美西方霸权,除了认输、妥协之外,还可以有另一个选择!这场芯片战争最终证明,科技霸权主义不得人心,自主创新才是正道。西方霸权时代也该落幕了!
- 上一篇:马伯骞的智趣新玩伴
- 下一篇:陶喆食物链底端的男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