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握Micro LED+SiC双技术, 三安光电抢占AR眼镜新蓝海
- 2025-09-12 17:42:12
- 199
伴随AR技术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,AR眼镜正加速向大众消费电子市场渗透,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加码布局。
9月12日,三安光电技术中心总经理王笃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透露,公司依托在MicroLED(微发光二极管)与SiC(碳化硅)两大核心部件上的研发制造能力,正成为AR眼镜赛道的重要参与者,持续推动相关技术落地应用。
技术双引擎:MicroLED与SiC构筑核心壁垒
AR眼镜的体验升级,离不开核心部件的技术突破。其中,MicroLED负责呈现极致图像显示,SiC则承担高效能源管理与光波导镜片功能,二者的协同被业内视为推动AR眼镜向“更轻量、更高清、更沉浸”进阶的绝佳组合,更是攻克消费级AR产品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关键。
在MicroLED领域,三安光电已积累丰富研发经验与先进生产工艺。公司表示,通过持续优化芯片结构与制造流程,公司成功实现MicroLED芯片的小型化与高效率化,其产品在亮度、对比度、色彩饱和度、响应速度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。
“目前,三安光电的MicroLED在AR场景的应用已与国内外终端厂商开展方案优化,完成技术验证并进入小批量验证阶段,为后续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。”王笃祥表示。
SiC领域同样是三安光电的优势阵地。依托自主研发,公司已建立覆盖衬底、外延、芯片等多环节的垂直整合制造平台,其SiC光学晶片核心指标表现突出:在400—700nm可见光波段无吸收峰,光吸收系数达到光学级玻璃水平;光学片表面粗糙度(Ra)小于0.3nm,晶片总厚度变化(TTV)小于1微米。
王笃祥表示,公司SiC光学晶片的关键参数完全满足AR眼镜光波导制造要求,且面型参数处于国际前列。目前,该类光学晶片已通过国内外头部客户认证,具备商业化应用条件。
产业链优势:赋能AR眼镜规模化落地
从市场前景来看,AR眼镜赛道增长潜力显著。维深信息wellsennXR数据显示,预计2025年全球AR眼镜销量将突破85万台,同比增幅高达70%。CINNOResearch在2025年研报中预测,AI/AR眼镜行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。
业内普遍认为,面对广阔市场,稳定高效的供应链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,直接关系产品性能、成本控制及交付能力。
三安光电凭借前瞻性布局,成为行业内少有的同时具备MicroLED与SiC研发制造能力的企业,形成“核心部件自主可控”的产业链优势。这种垂直整合能力不仅能保障部件供应的稳定性,还可通过全流程管控优化成本,提升产品交付效率,为AR眼镜厂商提供从核心部件到解决方案的系统性支持,助力行业规模化落地。
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,其子公司湖南三安已拥有6英寸碳化硅配套产能1.6万片/月,8英寸碳化硅衬底产能1000片/月、外延产能2000片/月,8英寸碳化硅芯片产线已通线。
三安光电表示,公司与AI/AR眼镜领域的国内外终端厂商、光学元件厂商紧密合作,碳化硅光学衬底产品已向多家客户小批量交付,正在持续优化光学参数。未来AI/AR眼镜等领域的新应用将成为公司碳化硅业务新的增长极。
- 上一篇:总书记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寄语
- 下一篇:银河左岸音乐节阵容